一名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和发展蓝图
——张会轩副校长 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青年教师,你们好!
二十六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是一名青年教师。德江校长也是一名青年教师,德江校长比我早来一年,他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当时的青年教师有北大毕业的,还有交大、南开的,有一位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的,他给自动化系老系主任苏魁武教授当助教,他说全校只有三个人懂现代控制理论,一位是老主任苏魁武教授,一位是德江校长,另一位当然是他自己。我跟你们讲这些,就是让你们明白,现在在座的各位青年教师,就是将来的校长、副校长、学院院长、教授。你们将来发展到什么水平,我们学校就是什么水平。
你们现在三十岁左右,离六十岁退休还有三十多年,我今天要讲的就是三十年之后你们应该发展成为什么样儿?这三十多年应该怎样度过?要经历哪些历程?这些问题不知你们自己想过吗?
个人的发展是与国家发展和国家前途紧密相连的。你们正好处在我们国家伟大复兴的时代,三十年之后,我国的gdp将超过美国,除了个别领域之外,在很多领域中我国的科技水平将会与美国并驾齐驱。在这期间,各行各业都要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大学的教学科研水平将会赶上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学校在国内排名二百名左右,将会赶上美国排名一百名左右的大学的水平。你知道美国排名一百名左右的大学啥样吗?我们与他们的差距有哪些?这些问题不知你们自己想过吗?
我们学校最近这几年发展很快,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见,招生规模翻番、仪器设备水平显著提高,虽然与美国、日本的大学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但是与英国的大学相比,差距显著缩小,再过十年,硬件条件将会赶上一般英国大学的水平。所以说,三十年赶上一般美国大学的水平是有可能的。世界潮流,浩浩汤汤,你能够赶上潮流不被淘汰吗?
我们是大学教师,那么我们自己知道大学教师应该是啥样吗?我们所从事的大学教师工作是什么性质?你知道吗?你们可能只知道一部分,并不完全知道。我们的社会,现在还是一个科学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的社会,很多外行人的确不知道大学教师的工作性质。你的亲友、邻居、同学可能羡慕你:“噢,大学教师,一周只上几堂课,下课就回家了,不用坐班,多轻松啊”。如果我们自己也这样理解,那就糟了!我们这所大学就办不好啦。
我已经做了26年教师,时间不算长,我自己理解,大学教师有五项职责:(1)教书;(2)育人;(3)科学研究;(4)学科建设和学校管理;(5)服务社会和引领社会。
如果大学老师下课就回家,那么这五项职责只能做到第一项,而且还做不好。下面我从这五个方面讲一讲青年教师的成长问题。
一、教书
完成好教学任务是教师的最基本职责,所以提高教学能力是我们这次青年教师培养的重点。刚才熙莹副校长和德江校长已经讲得很全面了,他们讲过的我就不再重复了。
给别人讲,首先应该自己会,这是最基本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但是有许多人,虽然自己懂,却讲不明白。这里除了备课不充分以外,还有个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问题。在我们国家,有两个最伟大的人物,他们都是老师,他们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供我们学习。这两个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毛泽东。孔子他的主要职业就是老师;毛泽东年轻时读的是师范,后来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导师,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全党几代人。
毛泽东指出:“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教员不根据学生要求学什么东西,全凭自己教,这个方法是不行的。教员也要跟学生学,不能光教学生。现在我看要有一个制度,叫做三七开。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这个方法听起来好像很新,其实早就有了,孔夫子就是这样教学的。同一个问题,他答复子路的跟答复冉有的就不一样。子路是急性子,对他的答复就要使他慢一些;冉有是慢性子,对他的答复就要使他快一些”(见《毛泽东文集》第三卷)。
孔子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主要就是“因材施教”。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见《论语·先进》)。后来果然如孔子所评价的那样,子路不知退缩,卷入别人的内乱,让人打死了。
毛泽东早在1929年就提出过十大教授法(见《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1)启发式(废止注入式);(2)由近及远;(3)由浅入深;(4)说话通俗化(新名词要释俗);(5)说话要明白;(6)说话要有趣味;(7)以姿势助说话;(8)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9)要提纲;(10)干部班要用讨论式。
关于大学教学的特点与方法,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如密教授(博士),在互联网上有一个多媒体片子,在这里我没法全讲,摘录一段,是关于什么时候学生能学得最好的。
1、当学生有兴趣的时候,他们学得最好;
2、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4、当学生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6、当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7、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够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8、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望时,他们学得最好;
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只要大家有责任心,积累一段教学经验之后,是一定能够教好的。对于你们青年教师教学,我们这些老教师应该多发现你们的优点,爱护你们的积极性。我在英国留学时,发现他们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就是“找优点”。一个人有一条优点,十个人加在一起就有十条优点,经过交流,互相学习,就能达到每个人都学会十条优点。
二、育人
大学为了提高培养质量,应该是师生一起活动,老师随时辅导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给学生做榜样。上世纪四十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对大学的师生关系提出了这样的比喻,大学就像大海,老师和学生都是水里的鱼,小鱼跟着大鱼游,游着游着,也就变成了大鱼。正是在从游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借鉴,理解,模仿,而最终成才。
大学老师不能下课就回家,而应该继续留在学校,留出足够时间给学生答疑。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要给与个别辅导、安慰和鼓励。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也会及时发现和矫正。通过师生共同相处,还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会更有针对性。英国大学有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和及时给予指导,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很有好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导师制”。
我们经常讲大学教育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那么,我问你,怎样培养能力?培养能力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我们所讲的能力,主要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的能力,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能力。现在提出建立和谐社会,还应该包括适应自然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一个真理的发展,必然有一个从实践中进行总结和与谬误进行争辩的过程。如果老师带领学生亲身参与了这个过程,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自总结,亲自争辩,学生就掌握了发现真理的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增强自信。对于过去已经发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老师应该讲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生动地再现当年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判断,这样也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通常讲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可见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锻炼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必须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来完成。所以,老师不能讲完课就回家。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参观、野外考察、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军事训练,都是为了锻炼学生能力而提供的条件,建设和利用这些条件,离不开老师,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锻炼学生能力。
这些道理,我们并不是不懂,但是我们以前穷啊,学校把仅有的一点财力都放在扩大规模上了。现在我们国家富了,学校的规模也发展得差不多了,今后,我们要加大对图书、设备等方面的投入。
三、科研
大学教师首先要教书,这不假,教学是教师的最基本职责。但是,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教师应该对人类知识做出自己的贡献,最优秀的大学教师应该提出自己的理论、学说,甚至形成自己的学派。绝大多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大学教师,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有师生传承关系。从此可以看出,通过科研活动进行师生亲身传承也是大学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我们大学教师的工作性质,就是既搞教学,又搞研究。很多时候,教师的工作是领着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做研究,把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完全融为一体,做到既出知识,又出人才。
搞科研的要领,根据我自身的体会,主要有两点:
第一,一定要选择一个有名的导师。这条你们一定记住,以前没有遇到名师的,可以再拜名师。有一句话叫“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不对,应该是“名师出高徒”。在名师指导下,能够在前沿领域做研究,一步到位了。名师社会影响力大,门下的学生水平也高。
第二,做研究一定要从头做起。每个学科都有本学科的基本科学问题,我们做研究一定要围绕这些基本科学问题从头做起,决不能急功近利。对于应用性课题,也要先从中提炼出基本科学问题,一边做应用,一边做基础。“以实养虚”,以应用研究来养基础研究。从头做起的方法,就是从头开始,把自己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读全、读透,一定要读外文原版文献,中文翻译的不行。我问过我的老师,做研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他说,一定要做到本领域的重要期刊,出一期,看一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读懂。这与查资料不一样,这主动,查资料被动。我举一个例子,例如自己的腰带坏了,直奔商店去买腰带,顾不上看别的商品,因为腰带坏了很急(这就相当于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去查资料)。闲着没事逛商店就不同了,可能会发现很多好东西,可能还会有自己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一个人要发展,一定要抓主要矛盾。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是很不容易做到,原因是很难摆脱眼前利益的诱惑。当年我出国留学之前,原吉林工业大学的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他是留学苏联回国的副博士,给了我一个忠告:“到国外千万别打工,一定要读学位,学位管一辈子。”我到英国之后,一天也没去打工,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研究上了。与我们同期到lancaster大学一共六个人,只有我一个人获得了奖学金,读了博士。博士学位一定要做,但必须是为了提高水平而真做,不是为了装装样子假做。只有放弃一切,全身心投入,整个精神融入到研究工作中去,才能真正进入博士境界,达到博士水平。“六根不净,难成正果”。
青年教师搞科研,最好加入科研团队。我校目前有7个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23个校级研究所,科研工作有良好的基础,希望你们踊跃加入这些研究团队。
科研是师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一种方式,也是参加学术交流的动力,应用性课题还促使师生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教育质量非常重要。
四、学科建设和学校管理
大学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是在一个集体中进行的,这个集体就是学科。学科是教师组成的大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有建设和管理这个大家庭的责任和权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科建设。
如何确定学科的发展方向?首先要知己知彼,做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加入wto,实现了经济的全球化;互联网的普及,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全球化。那么我们在确定学科的发展方向时,也必须有全球眼光。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选择地追求卓越。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三十年前讲的,现在看来很有远见。我们在互联网上,能够很方便地查到国内外其他大学同类学科的情况,包括它们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方向、承担课题、发表论文情况,学科的仪器设备情况,经费情况等。从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经验,查找出我们的不足,找出我们的比较优势。有了参照物,我们就应该知道自己怎么建设了。
我们每一位青年教师,作为一个学科的成员,应该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职称上讲,有讲师、副教授、教授,大家可能都希望早日评上高一级职称。以后评职称的标准越来越高,必须有突出的业绩才行。我们学校目前在国内排名第二百名以内,随着国家的发展,再过三十年,我校将会赶上美国排名一百位,英国排名二十位,荷兰或者韩国排名第十位大学的水平。到那个时候,你们必须达到这些大学中外国同行的学术水平,请你们回去到网上查一下,他们的青年教师现在什么水平,你要怎样努力才能赶上。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可能连邓小平这样伟大的人物,也没预料到发展得会有这么快。所以,再过三十年,中国什么样儿,我们学校什么样儿,也会超出我们的预料。
建设一个学科,首先要考虑怎样吸引和稳定学科成员。邓小平讲“发展是硬道理”,不能发展就不能稳定。学科全体成员,不论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加快学科发展。无非是三个方面:第一,多出高水平成果,包括论文、获奖、著作、专利、作品等,还包括承担高层次的重大项目,比如说德江校长承担的国家支撑计划项目,一个项目经费高达2000多万。第二,多出高水平人才,包括培养高水平学生和涌现高水平教师,例如获得杰出青年教师称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被外校聘为博士生导师等。第三,改善物质条件,包括仪器设备,房舍条件,图书、资料、网络等。只有集体发展了,个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发展的原则是:“以贡献求支持,以创新促发展”。
青年教师要注意积累学术业绩,如果你的简历上一篇高水平文章也没有,出国进修人家都不愿意接受你,评职称也很困难。
学科建设搞好了,科研条件改善了,青年教师通过承担课题还能增加收入,越干越有劲儿。同时我们也要关注那些教学任务较重的基础课教师,要制定相应政策给予扶持。
五、服务社会和引领社会
大学通过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终生教育等方式服务社会。
教师是崇高的,教师的追求是精神的,不是物质的。教育是开放的。大学是追求真理的地方,要坚持理性和引领社会观念,要追求高尚、远离低俗。因时间关系,这方面我就不多讲了。
各位青年教师,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同时也是我们长春工业大学的主人。我们的责任是超越老教师,做新时代的引领者,我们不能坐等老教师为我们创造条件。你们应该记住,自己的前程要靠自己把握,自己的学校要靠自己建设。这个道理就好像父母老了,文化水平又低,家业的振兴要靠儿子、孙子一样。我们这些老教师对待你们,也应该像对待儿女一样,全力支持你们成长。
我们国家有出国留学基金、国内访问学者、国内进修计划、新世纪人才工程等各种人才培养计划支持青年人成长。我校人事处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出国进修或者国内进修。
我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们迟早都要登上世界学术舞台。我们要习惯用互联网向国外发表论文,也通过互联网为国际学术期刊评审论文。我们必须按国际通行的学术规则做事,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方面,老教师没有你们有优势。你们决不能走老路,而要闯出新路,做一代新人。正如毛主席他老人家所说,“世界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