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简介
近期在南方个别地区出现手足口病,据2008年5月7日新文化报报道,“2008年截止5月4日全省报告手足口病65例”。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手足口病常识,现将手足口病知识作以简介。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学龄前儿童为主。
流行特点: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
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
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3-7天,
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
手、足、口病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戴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