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学校重任 育高层人才
——在研究生导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德江
2007.12.19
近年来,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除了新成立不久的信息传播工程学院外,全校各个学院都拥有了硕士点,研究生教育已经普及到全校。在校各类研究生总数已达1700多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305人,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412人。研究生教育对我校学科建设以至整体办学水平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召开研究生导师工作会,目的就是加强研究生的管理和指导,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担学校重任,育高层人才。
下面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与基本经验;二、我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三、加强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四、对研究生导师的希望和要求。
一、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与基本经验
1、基本情况
我校研究生教育从1983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起与外校(所)合作培养博士生,1999年获准开展接受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同时,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3年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目前,我校在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六大学科门类中拥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到明年初,在校各类研究生将发展到近2000人。
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位研究生导师的贡献和有关部门的努力,借这次全校导师工作会议之机,我代表学校,向为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每位导师、各有关部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基本经验
我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已经有25个年头。25年来,研究生教育实现了我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对促进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增强办学实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回顾多年来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其基本经验主要有:
(1)注重培养质量,加强过程管理。我校一直重视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改进和加强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管理,25年中曾先后五次组织修订培养方案,从研究生招生、入学、理论课教学、论文开题、论文检查、毕业答辩、学位授予到就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已建立起了一整套比较科学、规范、合理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了学位课评估制度、学位论文质量中期检查制度、学位论文送外校盲评制度和预答辩、缓答辩制度,有效地保证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我校研究生部先后荣获了“吉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吉林省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学校在学位点申报、省级重点学科评估、以及全国性学术交流中,在研究生教学管理和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些做法,受到国家、省学位办的认可与好评。国务院学位办近年来一直批准我校工程硕士招生指标为自定。
(2)重视学科建设,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可靠的保障。多年来,我校重视学科建设,在学科队伍、科学研究、基本设施建设几方面加大了投入,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保障。学校自2006年开展了《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遴选管理考核》工作,首批遴选出23位学科带头人,20位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9 位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并给予相应的津贴,明确了他们的职责与任务。这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明晰了我校各学科的责任人、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理顺了学术梯队,有效地调动了学术骨干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要求导师带研究生必须有在研课题和足够的经费总额,从而促进了科研工作,近三年来我校科研经费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长,科研项目的层次不断提高。研究生通过直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中,成为学校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补充了科研力量。
(3)注重人才模式定位,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大致可分为二类:学术型和应用型。学术型研究生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型研究生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研究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工程和技术问题。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和科技研发及服务方向,我校的研究生培养总体上定位在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体系按照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要求来构建,课程设置、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需要。
自2003年以来,我校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开始招收和培养工程硕士,现已有一届毕业生,目前10个工程领域在校工程硕士研究生412人。今年工程硕士报名530人,预计招收200人。工程硕士主要是来自工矿企业和工程部门的在职人员,国家要求他们的学位论文必须是工程实际问题。所以,通过培养工程硕士,将促进我们和工程界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强化我校的工程教育特色。
二、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我们忽视的地方:少数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流于形式,指导教师和所在学科要求不够严格;部分研究生真正用于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时间太短;一些工科研究生用于实验研究的时间过少,一些论文结论没有经过实验验证;有的学位论文学术含量过低,创新性不强、文献阅读量不够;有的学位论文总体工作量过少;有的学位论文撰写不够规范,不够认真;部分研究生忙于考博,不重视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有的答辩委员和评阅人不能够严肃客观的评价学位论文水平,有的答辩环节存在走形式问题;有的指导教师对研究生要求不严,指导不力,对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论文撰写能力训练不够,使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低下,推荐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时又顾着自己的面子和顾及研究生的感情,将就其通过答辩。近几年国家和省两次对我校的研究生论文抽查,结果都有“d”,个别论文给总体抽查情况拖了后腿,学校对此已清查了原因,追究了责任。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2、研究生理论教学有待加强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
(1)教学内容存在着滞后和重复现象。授课内容不能反映专业内容的发展;与工程实际或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授课的深度与水平不够;与本科生课程拉不开档次,教学内容重复。
(2)教学方法落后。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大量存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的教学方式比较少。
(3)个别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授课前备课不充分;授课中没有教案、缺少参考教材,不按规定的学时进行授课,随意窜改授课时间;课程考核命题不规范,不能够严格考核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试后学生成绩不能按时交回;双语教学课程太少,不适应研究生层次培养的要求等等,这些都影响了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我校现有具备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329人,其中外聘63人,教授149人,占导师总数的45%,博士107人,占32%,从导师的职称和学历来看,导师的整体情况还是好的,导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有所提升。但也存在着若干问题。一是整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部分导师知识老化,工程和实践经验不足;二是总体数量还不适应研究生规模发展的要求,有的导师指导的人数过多,难以保证质量;三是部分导师的工作责任心还需要加强,还需要加强考核机制。
4、培养研究生所需的基本设施不足
一是研究生教室、宿舍紧张,学习条件和住宿条件有待改善;二是导师科研和研究生作论文用房紧缺;三是部分研究生作论文所需的实验设备欠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加强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
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针是:稳步发展,提高质量,为实现学校学科水平的提高和办学实力的增强而奋斗。围绕这一方针,下面讲5点意见。
1、积累实力,锲而不舍,为早日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而不懈地奋斗
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是我校成为地方一流工业大学的重要标志,是稳定人才队伍、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声望的需要,是我校几代人的夙愿。我国现有各级各类普通学校1867所,其中本科院校858所,可授予学士学位的619所,可授硕士学位的484所,可授博士学位的259所。按国家目前的政策精神,今后若干年,博士学位授予高校只会有少量增加,国家要集中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抓宏观调控,抓质量保证。今后的学位授权审核初期工作将逐步转给省级政府,省级政府结合国家和区域的社会发展需求,通过立项建设和评估,对条件具备的学校报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学位授权审核的改革,对我校申报博士学位授权是有利的。我校是省属重点工科院校,多年来,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模,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紧紧围绕吉林省地方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开展,是吉林省工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依托学校。近年来,我校科研实力、教学水平又有大幅提高,我们要坚定信心,锲而不舍,倾全校之力,加强学科建设,特别是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拿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出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努力积累和增强实力,早日实现我校博士点零的突破。
2、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我校教学、科研和队伍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研究生教育对我校的教学、科研和队伍建设中都具有特殊的任务和作用。
一是在教学方面,要去除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带头探索和实践创新教育。研究生教学一般都是小班课,研究生本身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完全应该也完全可以以新的教学方式实现创新教育,实行参与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与学。希望研究生处和各个学院认真研究,明确要求,对研究课进行改革与创新,再不能满堂灌了,每一门课都要改革,无论是参与式、讨论式还是研究式,总之都要“试”,尝试、试验,为研究生由传统学习向创新学习转变闯出一条道来,为本科生的创新教育闯出一条道来。
无论如何尝试,研究生的课堂上都要注意以问题为主线,培养研究生的问题能力,即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提出本门课对应的学科方向中的发展前沿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每次课都提出一定的思考题和讨论题;作为作业,要求研究生带着具体问题去上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围绕某个主题组织课堂讨论等等。另外,创新教育还要注重综合,引导学生把在各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综合起来,因为解决实际问题靠综合以后的知识;创新教育还要注重转化,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因为解决实际问题不仅靠知识,更要靠能力和素质。
二是科研方面,通过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扩大科研总量,提高科研水平。研究生导师都要成为科研工作的带头人和骨干。没有科研课题,就不够上岗条件,当不了研究生导师。有了科研,当上了导师,通过指导研究生论文,通过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进一步促进自己的科研工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为今后再拿新的科研项目创造条件,所以指导研究生和科研是紧密互动的,通过这种互动,研究生教育将为我校的科研工作,为我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发挥特殊作用。
三是研究生教育要有力地促进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改革研究生教学闯出创新教育的路子,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指导论文促进科研,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通过聘请校外的优秀科技人员做兼职导师,补充我校研究生指导力量的不足,同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活跃学术交流,提高培养质量;通过组建导师组,促进学科梯队建设,更好的发挥团队作用;通过导师组内定期开展学术讨论,浓厚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思想,提高学术水平。
3、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一是要支持和促进研究生理论教学课程的改革,由传统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转变。要求每一门课都要有改革的思路和做法,不允许再重复满堂灌、照本宣科的老路。二是不允许借改革之名,行偷工减料之实,不允许私自减学时或放羊式的自学,研究生部要加强检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需要动更多的脑筋,下更多的功夫,不是省劲了,而是要更费劲。研究生部这几年抓了研究生优秀学位课评估,教学检查、问卷评估调查,提出加强研究生理论课教学的许多意见,这很必要。要坚持下去,严格管理,建立一套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严格的课程考核标准,设置研究生精品课,奖优罚劣。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与改革问题上,研究生部和各学院、各学科点都要高度重视,加强研究,大胆实践,总结出好的经验。
4、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建立严格的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要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和严把答辩关的原则。实行“严进严出”,这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过去,我校基本没有淘汰率,近几年,研究生部在学位论文质量上采取了许多措施,在论文答辩中有了淘汰率,2006年有7人,占毕业生3%;2007年有13人,占毕业生7% ,学位论文质量有一定加强和改进。但是还不均衡。我校在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上主要抓了五个环节,即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论文盲评和答辩。为了保证论文质量,必须认真执行开题报告答辩制度,组织好开题报告的答辩过程,不能流于形式,这是各学科导师发挥集体智慧保证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导师之间交流和提高水平的一次机会。要严格执行学位论文质量中期检查制度,对于各学科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后30%的学生,在学生毕业答辩前要进行预答辩,对于预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要实行严格的延期3个月再进行预答辩制度,通过者才可进行毕业答辩。对于毕业答辩不通过的学生,不予毕业,补作论文,随下一届毕业生一起答辩。
研究生毕业答辩是个非常严肃的环节,也是保证研究生出口质量的关键一步。各学院一定要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肃运作。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应由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同导师共同商定,必须得到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的同意。同时,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要对本学科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负主要责任。学位论文一律组织匿名评阅,其中部分论文由研究生部组织评阅。研究生培养质量实行导师负责制,对于有学生延期毕业的导师,确属导师指导不利的,在下届分配指导研究生时,只许带1人,情况严重的,取消导师资格。
5、加强研究生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培养质量评价和学位点评估制度
我校现在运行的是一级研究生管理体制,研究生招生、教学组织与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均由研究生部直接负责,这种体制比较适合研究生规模较小的学校,随着研究生规模和培养类型的增加,学校要加强各学院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逐步实行二级管理体制。各学院要切实对本院的研究生负起责任,除了对研究生的学业负责外,还要承担一部分研究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部的任务是相对宏观的管理,特别是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和学科学位点评价,要拿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学科学位点的队伍、科研、教学、基本培养条件、培养质量进行常规的定期评价,并将评估结果与研究生招生名额、学院负责人、学科学术带头人、导师的业绩挂钩,以促进各学科学位点的建设和管理,从而提高全校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关于研究生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部近期还要进行调研,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加强这方面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随着我校校园建设的进展,研究生导师的科研用房条件会得到改善,学校已计划明年动工建设研究生教学大楼,工程完成后研究生的教学和住宿条件会有很大改善。
四、对研究生导师的希望
我校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都在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所以导师队伍建设不仅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而且还是学科建设的关键,从而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关键,所以我们一定要下大功夫,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既然研究生导师队伍是我校办学水平和实力的希望所在,决定性所在,所以借这次会议的机会,向每位研究生导师提出殷切的希望和明确的要求。
1、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自己学生的负责,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德,是对教师这一岗位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教师“做人”的重要体现,对研究生导师,更是如此。希望各位要珍惜“导师”这一崇高而神圣的称号,对自己承担的教学任务和指导任务,对自己的研究生高度负责,决不能误人子弟。名师出高徒,每个导师都要为自己能够培养出高徒而欣慰和自豪,同时也要为自己的弟子中出现三流,甚至不入流的状况和水平承担责任,感到羞耻。作为导师,除了要对自己的研究生学业负责外,还要对研究生的成长全面负责,做到教书育人。每个导师都要成为自己的研究生最亲近的人之一,增强对研究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力。目前,我校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极少,这方面的大量工作要由导师承担起来,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既是师生,也应是朋友。导师要全面了解自己研究生的思想状况,既教他们做事,又要教他们做人,还要引导他们养成科学精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实现教化作用。这种教化将会对学生形成长远深刻的影响,甚至终身不忘。每个研究生在自己学位论文的结尾,都有一个致谢,都会提到导师对自己的教诲和培养,我们做导师的,要对得起这种感谢。
2、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积极投身于科研实践
大学是搞学术研究的地方,是做高深学问的地方。我们培养研究生,更要讲学术水平和学术含量。只有导师具备了很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因此,每一位研究生导师必须投身于科学技术研究。
(1)选准方向,坚持不懈。所选方向应做到三个结合:与自己的学科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自己的研究兴趣相结合。方向一旦确定,不宜轻易变动。锲而不舍地钻研下去,必将获得相应的成果。
(2)严谨认真,刻苦钻研。一是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投机取巧,不哗众取宠,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待科研,以不知疲倦的干劲投身科研,不搞任何形式的学术腐败;二是具有献身科学的精神。肯于把别人看电视、聊天、打麻将的时间用来搞科研做学问。不虎头蛇尾,不急功近利。
(3)方法得当,事半功倍。一是善于分析,培养自己科学的思想方法,学会动脑筋;二是善于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三是善于积累,知识的积累、信息的积累、资料的积累、经验的积累和渠道的积累。
(4)乐于探索,勇于创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导师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导师自身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我们应该和自己的学生形成共勉,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养成创新性格、提高创新能力,师生互动,共同提高。一是保持浓厚的探求知识和研究问题的兴趣,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二是敢于标新立异超越常规,敢冒风险;三是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培养自己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毅力;四是不盲目从众,不迷信权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五是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持久的进取心,保持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5)善于合作,肯于共事。现代科研需要团队的力量,需要同事间的合作和多学科的交叉。要想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仅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术梯队成员之间真诚的合作与良好的互补,需要宽松的的人际环境与和谐的合作氛围,这是科研作大作强的重要条件。
每一个研究生导师都要有自己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没有在研课题的导师不能指导研究生,这一条件,学校坚持了多年,今后,也要坚持,这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遴选导师的重要原则。一名称职的研究生导师,既要善于传授知识,又要乐于运用知识,还要努力创造知识。
3、要有科学精神,严守学术道德
什么是科学精神?我看可以包括四条:一是求实,来不得半点虚假。真正的强者,不是学术上没有问题的人,更不是有了问题自我掩盖,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的人,而是主动发现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认真钻研不耻下问的人。科学求实,既不能哗众取宠、投机取巧,也不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二是严谨,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不放过一个疑点,不出现一点儿马虎。方案论证是否严密,实验数据是否准确,书写格式是否规范,每一个环节都应体现严谨认真。
三是探索,始终保持探索求知的热情和研究问题的兴趣,对事物抱有好奇心,对已有的知识能够大胆的怀疑,对还没有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
四是创新,探索是为了创新,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源泉,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
把求实、严谨、探索、创新这些最基本的科学精神传授给学生,并且内化成学生的科学品质,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作为研究生导师,还要注重严守学术道德,避免学术腐败。我们要求学生诚信为本,自己首先要做诚信的榜样,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实实在在搞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教学科研的沃土上踏踏实实,有后劲,可持续。
以上是从研究生教育的角度对各位,也包括我自己在内,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因为我也是研究生导师,也要遵守上述的规则和要求,否则,也照样不够格。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校教育的最高层次,各位能够从事着最高层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感到神圣,应该加以珍惜。希望各位爱岗敬业,负起责任,对得起导师的称号,对得起我们的学生,担学校重任,育高层人才。让我们共勉。
以上讲的有不妥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